新闻洞见
中通收购日日顺,影响不止布局末端那么简单
日期:2020-07-30 作者:明夷

得末端者得天下。

这似乎是快递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真理”,但真的要投资驿站与快递柜,却并非一蹴而就。驿站铺设需要资金,投资后需要经营管理;快递柜虽然铺设完了不用操心,但总体说来回本太慢,且初期投资成本不低。价格战要打、派费要降,布局末端成为快递行业纷杂事务中“重要而不紧急”的一项任务。但恰恰是这种“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务将决定各快递品牌的未来。中通前日收购日日顺乐家快递柜,这是中通布局末端的重要一步,也暗示了下半年各家快递品牌争夺末端的激烈程度。

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快递柜,意义几何?

粗略分析,意义当然在于通过快递柜来布局末端。但进一步想,中通已有自营的兔喜,申通有自营的喵柜,韵达有自营的蜜罐。而通达系之外的京东有京东快递柜,顺丰早已入股丰巢。中通完全可以加强对兔喜快递柜与超市的经营,而不必收购快递柜头部运营商日日顺乐家。

所以,中通收购第三方快递柜运营品牌,不仅仅意味着中通重视末端建设,还意味着中通要加速末端建设,抢占末端布局先机。

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快递柜的意义仅此而已吗?如果我们大胆推测末端竞争未来的态势,双壹认为,目前独立的第三方快递柜运营品牌也将难以坐壁上观,而会和日日顺乐家一样,参与到快递行业的竞争中——更准确的说,快递柜这个一直以来相对独立于快递巨头竞争的行业,将逐渐被纳入到快递行业竞争的大版图中,而中通则迈出了打通全行业链的重要一步。

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加速末端布局

布局末端意义重大。但加速布局末端,提前抢占先机,更显中通的战略格局。仅就布局末端这一方面来分析,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意义有三:

首先,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通过布局快递柜来为网点减负降本。目前行业高速增长的业务量对末端派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快递员高昂的人工成本与降派费的行业背景,使得快递柜“降本增效”的价值凸显出来。快递柜能“降本增效”,主要指快递员通过投递快递柜(和驿站)能够提升派件效率,在派件总量不变的条件下,网点可以雇佣更少的业务员,从而实现派件人工成本的降低。同时,对于快递员而言,尽管派件时投放快递柜与驿站会有一定支出,但通过增加派件数量,还是能够实现收入的总体提高。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快递员通过投递快递柜能够实现月收入6%的提升。(数据来源:《2018年中国智能快递柜行业案例研究报告——中邮速递易》)

但如前文所说,投资快递柜对资金有一定要求,且回本过慢。根据双壹研究,在一线城市铺设一组标准的快递柜(一个主柜+四个副柜),首年总成本在45000元左右,而收入在18000左右,除去购置费用后的年利润约为3000元,这意味着靠单快递柜回本可能需要5-10年(二三四线城市的入场费与场地租金会低于一线城市,使得回本速度更快)。具体见下表数据。


所以,靠快递柜本身盈利是困难的,铺设快递柜的目的主要还是缓解末端派件压力,并通过人工降本来增收。但在目前不少网点老板经营压力巨大、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让网点老板主动投资快递柜并不容易。而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让网点老板可以以六七千的低价买到市场价3万一组的标准快递柜,这大大减轻网点老板资金压力,让投资回本时间有了较大的压缩,最终也让中通网点在末端派件上减轻了压力。

其次,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能够在快递柜布局上抢占先机。毫无疑问,快递柜的布局有一定排他性,讲求个先来后到。小区、商场、学校不会无休止地让快递柜进入。一旦某区域的快递柜数量达到饱和,再想进入就需要已有快递柜的退出。前日新浪科技发表的《丰巢收费引发末端大战,京东菜鸟加速围剿》一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观点,京东与菜鸟快递柜抓住丰巢快递柜遭抵制的时机进驻各小区;而如果丰巢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抵制,那么京东与菜鸟快递柜进驻各小区并不会像目前这样容易。

或许正是基于末端布局的排他性,中通不仅仅依靠兔喜来打好末端争夺战,还要收购日日顺乐家来快速抢占末端地盘:日日顺乐家本身已经在末端快递柜市场上有所布局,直接收购就避免了和已有快递柜品牌抢夺市场的过程,而是直接将一部分末端市场纳入自己的版图中,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了布局末端的速度,减少了自己经营兔喜、抢占对手市场的繁琐。


最后,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使得派件的“最后一公里”环节更添控制力度。在末端“送件到店”、“送件到柜”、“送件到门”三种形式中,“送件到门”是相对更方便由各快递品牌自身去把控质量的方式,而驿站与快递柜则不然。归根结底,送件上门的是自家的快递员,只要管理到位,快递员送件上门就不会引起太大的服务问题。但假如“最后一公里”的完成是靠第三方实现,那么相关的服务时效与质量就会有不确定性。以之前丰巢提价为例,丰巢提价行为和快递员无关,和快递员背后的各快递品牌也无关。但从消费者层面看,因丰巢涨价去投诉快递员并没有那么不合逻辑;相信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快递柜也是快递行业的一个环节,殊不知当快递员将快递件放入快递柜后,快递员的派件任务就已经结束。看看同属末端的驿站,自建驿站往往更能把控服务质量,用别人的驿站往往免不了因“虚假签收”而罚款。所以,和自建驿站更有优势同理,有自营的快递柜,往往意味着在末端有更强的控制权和话语权。在日后快递末端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很可能大面积出现各家快递柜差别收费的情况,自家的快递柜对自家业务员免费,却对其它品牌的业务员收费。而通过快递柜收件尽管目前没有大面积推行,但以后却也可能成为一个收件的渠道。这样一来,各快递品牌拥有自营的快递柜,将“最后一公里”的派送流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方快递柜运营产业的未来或将被纳入快递行业版图

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不仅对于自身而言意义重大。这一行为可能暗示出快递巨头整合下游行业的可能。

上面已经说明,快递公司将派件的“最后一公里”环节把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所以,目前还在独立自营的第三方快递柜运营商,在今后可能被快递巨头陆续纳入快递行业的竞争版图中。原因如下:

首先,快递柜本身有着天然的公共服务属性。某种意义上,快递柜在国内最早以邮政的邮箱或邮筒形式呈现,本身是为了服务大众邮递需求的公共基础设施。在欧美日等不少发达国家,快递柜本身就是由政府牵头铺设的,或是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作为便民设施而免费在社区、商圈铺设。快递柜本身带有的这种性质导致两个问题:大众对快递柜的需求很大,但大众又不愿为快递柜服务付费。

这就导致了第二点,目前我国消费者在观念上还不能接受快递柜要收费的情形。尽管在中国,快递柜是由快递柜运营公司投资建设、为消费者和快递员提供了快递件存放服务的商业设施,理应向消费者与业务员收取服务费,但过去一直以来不向消费者收费的事实,已经让消费者养成了享受免费服务的习惯。

这就导致了第三点,如果不向消费者收费,现今的快递柜生意就缺乏核心的盈利模式,以至于主要的第三方快递柜运营商普遍都在亏损。以行业绝对的龙头公司丰巢为例,2016年丰巢全年净亏损2.5亿元;2017年净亏损扩大至3.85亿元;2019年丰巢全年亏损7.81亿元。市占率超过60%的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后面的快递柜经营商必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加上上文表格列出的快递柜运营成本收入核算表,我们可以想见,目前大部分第三方快递柜运营商的盈利情况比较堪忧。

顺理成章,如果第三方快递柜运营商能够被快递巨头收购,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于快递公司而言,能够打通自前端收件到末端派件的整个链条,通过快递柜实现末端降本增效;于快递柜运营商而言,目前单凭快递员支付的入柜收入和广告费难以盈利,而和快递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或是被收购反倒能直接获得可观收入,并在快递行业未来末端愈加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相对稳定的营收。

其实按照常识来想,快递柜行业理应作为快递行业的一个环节。快递行业去年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七千亿,而这样一个还在高速扩张的行业竟然还没有将紧密相关的下游快递柜行业完全纳入自身体系中,实在有些令人费解。已经存在的事实有其历史原因,而未来,快递柜行业彻底成为整个快递行业的子行业似乎更合常理。

所以,中通收购日日顺乐家这一事件,不仅对中通和日日顺而言意义重大。这一事件还标志了中通通过收购第三方快递柜运营公司迅速实现了对末端“快递件到柜”环节的控制,也预示着今后第三方快递柜品牌被纳入快递行业的可能性。

得末端者得天下。我们且看下半年各快递品牌将如何在末端战场上一展身手。

(文章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双壹咨询首席咨询顾问龚福照先生微信:leiguang632

快递物流供应链业务咨询电话:186-1848-2897(微信同步), 010-5368-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