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洞见
同城零售兴起,即时配送吞噬快递同城业务?
日期:2020-09-11 作者:明夷

1同城零售兴起推动时配送迅猛发展

近日,美团旗下的社区团购平台美团优选宣布推出“千城计划”,目前已入驻济南、武汉、广州、佛山、成都五个城市。据网络公开资料,美团优选将通过自建和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仓—网格仓—线下服务门店”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在上游对接产地和供货商,引进生鲜食材及日用品,并通过赋能社区便利店、宝妈等团长人群,服务社区居民。


当然,近年来持续加力布局同城零售并非是美团一家的战略举措。阿里旗下的饿了么早已将业务拓展到外卖以外的其它同城零售领域,同城商超、鲜花绿植、水果生鲜等商家的入驻早已使得饿了么从一家外卖平台转变为同城零售平台。此外,同属阿里品牌的盒马鲜生近年也在一二三线城市铺开,盒马鲜生mini加速了阿里在同城生鲜零售领域的布局。除阿里与美团外,同城零售也是京东打通全渠道终端的重要环节,近日,京东超市在“9·9”周年庆发布会上推出“TOUCH+”战略,通过“物竞天择”项目加速同城零售生态布局,实现让商品离消费者更近,让配送时效更加快速、精准的目的。目前,物竞天择项目已经覆盖了216个城市,合作渠道超过300家零售商、100万家门店,在履约能力方面,物竞天择项目在1-4线的多个城市的配送时效均突破29分钟达。

同城零售的兴起推动时配送业务的高速发展。美团的美团配送与美团众包、阿里的蜂鸟、菜鸟直送,京东的自建物流与达达,加上顺丰同城等,都成为了同城即配赛道上服务于同城零售的选手。当快递行业内玩家为如何切快递市场的蛋糕争得面红耳赤时,同样迅猛发展的同城即配正以看不见的方式慢慢吞噬快递蛋糕的一部分——同城快递业务。

2即时配送与同城快递的张力

快递的同城业务,相较于快递的异地业务与国际业务而言,在转运方式上显得有些“不合理”:异地件揽收后经过分拨中心是再正常不过的运输逻辑,但对于同城快递件而言,在快递揽收后,也依旧需要在转运中心走一遍才能去往目的地,这相比于同城即配而言显然多了一道程序。假如票件揽收城市没有转运中心,意味着此票件要先被运输到邻近有中心的另一城市,再中转回来派件,一去一来自然耽搁不少时间,且加大破损遗失概率。

毫无疑问,追求服务质量与时效的不断提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3-4天完成收派,到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一步步成为现实并在各品牌全网一步步普及开,这是我们近些年来目力可及的快递行业进步。而在同城配送的需求刺激下,快递同城件显然不如同城即配在时效与服务上有优势,同城快递件通常当日或次日到,而即时配送往往能在1-2小时,甚至30分钟内完成配送,这样一来,原本同城快递业务自然有一部分会被同城即配给分担。


快递与即配业务的商流分化

并非所有需要在同城范围内运送的物品会在快递与即配之间摇摆。外卖、生鲜蔬果、鲜花绿植、蛋糕点心、药品,这些传统即时配送会运输的物品,今后也难以成为快递的运输对象。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生活中高频使用的刚需物品,将通过同城即配的方式实现。

电商巨头与传统商超在同城零售领域的布局,主要通过大面积、高密度地铺设或整合零售门店+强有力的线下即配力量支撑来实现。这种布局将使得越来越多的商品得以本地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同城商品得以线上化。除去使用频率低、标准化程度低、非刚需的生活用品外,一般的生活用品的购买都可以通过线上同城零售平台购买,由同城配送人员送到家。

快递配送的模式是:让原本距离消费者几百几千公里的商家,在收到订单后,通过快递公司花2-5天时间将商品由自己的仓库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而今后,“同城零售+即时配送”的模式将通过密布城市周边的前置仓与城市中的零售门店,提前储备入驻商家的货品,当消费者线上下单后,邻近的前置仓或零售门店就会立刻受到消息,将商品通过即配人员送到消费者手中,时间就会被控制在1-2小时,甚至30分钟以内。所以,“同城零售+即时配送”模式替代快递同城业务的核心,在于缩短了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大大提升了配送速度与质量。

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电商客户中,能够入驻各家同城零售平台、将商品实现“线上本地化”的还是少数体量大、经营久、知名度高的商家与品牌。但这些商家品牌恰恰覆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购买的商品:从食物饮料、衣裤鞋包到生活日用或是数码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自建零售门店或入驻同城零售平台,不少曾经需要消费者异地购买的商品,将以同城零售的方式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原先异地商品通过快递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方式,将有一部分转变为同城商品通过即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方式,通过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费用,换来更高的配送时效与服务质量。


即时配送兴起可能引发的末端变迁

物流形式变迁源于上游商流的转型,当商流更加均匀地分布到各个城市、而非集中在全国个别区位时,对应的配送方式就会减少对同城快递的需求,而增加对同城即配的需求。当同城零售+即时配送的模式大面积铺开后,势必会对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产生影响。目前,快递行业的末端有“到门”、“到店”、“到柜”三种形式。而即时配送目前主要以到门为主,存在极少量的到柜或到店现象。目前,以美团、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所整合的各种同城零售门店,有些类似于充分实现了商业化的驿站。比如某同城生鲜的零售门店,该门店在线上获得附近小区的消费者的订单,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简化了的收件环节;为消费者打包好蔬菜水果,并通过即配员送到门,或等消费者自取,就类似于派件过程。

当同城零售行业充分发展时,许多商品的“最后一公里”就成了伪概念,因为从商品到消费者也就一公里,“最后”无从谈起。如果消费者愿意走几百米去驿站或快递柜取件,那么他完全可以出门到店购买商品——所以,当商品到消费者不过就一公里路程时,驿站与快递柜的意义就被大幅削弱,此时消费者通常有着送件上门的需求,即时配送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更需要注意的是快递业的“到门”与同城即配的“到门”的差异。从收费看,快递员送件上门的派费是收件价格的一部分,由发件人支付,且派费不会因为“到门”、“到店”、“到柜”有明显变化(抛开快递件入店入柜费用不谈)。但即配人员送货上门的配送费常常由收件人支付(比如外卖的配送费),而非由出货的商家支付,且单件价格远高于单票快递。换言之,快递行业目前“送件到门”给予快递员的派费,远没有即时配送领域“送件到门”给予即配人员的工资合理;此外,由需要送件上门的消费者来支付派费,相较于无权选择送货方式的发件方来付派费而言,也显得更加合理。如果不是配人员的收入高于其提供的服务价值,就是快递员的派费低于其送件上门所提供服务的价值。

所以,当商流由异地向同城发生转移后,原本在异地购买、消费者会到驿站自取的两袋洗衣液加三盒巧克力,现在只需消费者在同城零售平台下单,并由即配小哥送货上门即可。通过支付更高的费用,换来了更高的时效与服务体验。同时,送件上门在快递业与即配业的待遇差异也造成了两方劳动力之争。

同城快递与即时配送的人员之争

由于快递行业降派费的大趋势,快递员的生存处境日益艰难。双壹在走访网点过程中,多次听说快递员转行做外卖小哥的事,可见外卖小哥虽然身在“系统”之中,却不知对于快递小哥而言,身在“系统”中已胜过拿着微薄工资却要面临客诉、时效、好评率等多方压力的快递派送任务。目前,快递行业面临严重的人员流失现象,向双壹反映快递员难招难留的网点不可胜计。作为与快递业工作内容相近、但工资待遇可能更加可观的即配行业,往往比较容易成为快递员离职后的新归宿。这样一来,当降派费的趋势持续、即配行业日益发展后,目前在快递业工作的不少人员可能会考虑转行走向即时配送行业。

除了快递员潜在的流失风险外,有意愿做驿站或已经在经营驿站的老板,可能会在未来有机会时加盟各电商巨头铺设的同城零售门店。原因上文已有提及:目前驿站主要靠收派件盈利,能够利用快递流量进行商业变现的驿站还是少数。但毫无疑问,经营驿站未来大的盈利方向还是进行商业化变革。然而,快递流量来源于消费者进行线上电商网购的商流,如果做驿站最终还是为了将物流转变为商流,何不一开始就直接经营结合了线上下单与线下门店零售的同城零售门店呢?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邮政快递业数据,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338.8亿件,其中同城快递业务量为56.2亿件,占比16.58%,约等于韵达上半年市占率16.61%。显然,这16.58%的业务量不可能完全被同城即配吞噬。可能发生配送方式变化的有两处:一是原本就在同城发货,却因为快递中转需要,耗时两三天才收到的商品;二是过去只能异地发货的商品,由于同城零售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同城发货即配。除此之外,对配送时效无要求、但对配送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依旧需要同城快递来寄件收件。而所谓的“近场零售”,由于商品品类的限制,也不可能大面积替代“广域零售”,毕竟能够被同城零售接纳并散播到全国的商品、品牌只是少数。

短期来看,由于快递行业产能在旺季的不足,同城即配的存在有助于快递业在双十一等大促时期纾解收派压力。长期来看,同城零售与即时配送的兴起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快递的商流与劳动力,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快递末端驿站的商业形态。

(文章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双壹咨询首席咨询顾问龚福照先生微信:leiguang632

快递物流供应链业务咨询电话:186-1848-2897(微信同步), 010-5368-5980

                                                                                                                 双壹咨询二维码.png